以下說明關聯式資料庫中資料模組之邏輯架構。
依據傳統的關聯式資料庫的定義,將資料庫分為以下三個層級:
1.外部層:此階段為最靠近使用者的層級,資料庫管理者可以依據使用者的權限以及使用者所會需要用到的資料來限制使用者所可以觀看的資料,避免使用者權力過大,觀看到其他資料。
2.概念層:在概念層中,主要的使用者為資料庫管理者,並且在此層中規範每個角色在資料庫內的存取權限,並且可以調控資料庫內的資料進行資源分配,是一個管理階層。
3.內部層:為系統維護者在此階層使用,在此階層中是最接近資料實際儲存在資料庫硬體中的層級,因此要調整資料庫儲存方法,資料庫效能,資料庫的存取效率,會在此層進行。
以下說明SQL以及2PC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種資料庫查詢語言,目前最為普及,並且為第四代程式語言。只需輸入查詢條件不需了解實作細節即可得到正確解答。
2PC(Two Phase Commit):兩階段提交,為了維護分散式資料庫的數據一致性所採用的方式,以下說明二階段。
1.準備階段:在分散式系統當中,會指派一個協調者,發出Prepare指令給其他參與者,其他參與者若要參與此次數據處理就會給予回應,若無法參與則回應NO
2.提交階段:若協調者未收到回應,或收到有人回傳NO時,就會發送撤回指令,讓所有參與者都撤回準備狀態。若所有人都同意參與,協調者就發出提交指令,讓所有分散式系統協同運作。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