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請闡述風險管理流程的 4 大步驟,分別是風險辨識、風險分析、風險評 量、風險處理。(20 分)

内容查看

一,風險辨識
意義:發掘可能發生風險的事件及發生的原因和方式。
目的:藉由辨識的過程,找出需要管理的風險。
步驟:
1. 列出風險來源-列出風險來源與潛在的風險影響。
2. 假想風險情境-針對列出之每一影響事件,推測其可能發生之時機、地點、原因及方式,並進而進行原因結果分析。
3. 風險控制和改善-指出風險控制的方法及改善策略,組織可以檢視目前有哪些風險控制之方法,如未能控制則思考有何改善策略。
方法:
1. 結構化導向-逐項討論,不需太多經驗,過程較簡單。例如核對風險清單、checklist、問卷調查。
2. 經驗導向-運用經驗及紀錄判斷、腦力激盪。
3. 結合結構化及經驗導向-適用顧問協助引導評估與分析計畫。例如SWOT分析、流程表或作業分析、系統分析等,較能精確辨識風險。
二,風險分析
意義:在現有的控制方法下,系統性運用有效資訊,以判斷特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的嚴重程度。
目的:將可接受風險與主要風險分開,並提供風險評量所需的資料。
步驟:
1. 蒐集資訊-紀錄經驗、國外的應用、出版文獻、調查與研究、專家判斷、模型應用、實驗及原型
2. 運用分析法-由於風險分析之深入程度,會隨所獲得之資訊及數據而有所不同,所以分析種類可分成定性分析(質分析法)、定量分析(量化分析)、及半定量分析(質和量的分析),若有足夠的預算和成本來處理風險,可導入專業機構來進行外部分析。
3. 畫出風險圖像-依分析資料結果畫出風險圖像,橫軸代表機率,縱軸代表影響程度。
方法:
1. 影響之敍述分類表。
2. 機率之敍述分類表。
3. 風險圖像。
三,風險評量
意義:用以決定風險管理先後順序之步驟,將風險等級(風險分析所得)與組織現有風險評量基準比較,以決定需進一步優先處理之風險。
目的:依據風險分析結果以判定需優先處理的風險。
方法:依照評量的結果,組織應優先處理風險圖像上接受程度最小的風險,以及風險等級為高度以上者,先保留發生機率低及可接受的風險,並定期監督。
四,風險處理
方法:
1. 風險規避(risk avoidance)-決定不涉入或退出風險處境。
2. 風險降低(risk reduction)-選擇使用適當技巧及管理原則、以降低風險或其發生機率。
3. 風險轉移(risk transfer)-透過立法、合約、保險或其他方式將損失之責任及其成本轉移至其他團體。
4. 風險保有(risk retention)-特意或非特意承擔風險所造成之損失,或為組織之財物損失負責。

点点赞赏,手留余香 给TA打赏

AI创作

0

評論0

支持多种货币
支持多种货币付款,满足您的付款需求
7天无忧退换
安心无忧购物,售后有保障
专业客服服务
百名资深客服7*24h在线服务
发货超时赔付
交易成功极速发货,专业水准保证时效性
顯示驗證碼

社交帳號快速登錄